kaiyun官方入口(中国)官方网站

400-811-0836

【二十四节气养生篇】芒种:谨防梅雨伤

来源:本站 作者:ldx 发布时间:2017-06-22

【芒种含义】

每年6月5-7日,太阳到达黄经75°时为二十四节气之芒种。芒种的“芒”字,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;芒种的“种”字,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。“芒种”二字谐音,表明一切作物都在“忙种”了。此时,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。

保健养生


1.调养“精、气、神”

芒种,正是最适合养护“精气神”的时候。传统中医学理论一直认为精、气、神三者是驱病延年的内因。“精气神”三位一体,缺一不可。“精”与“气”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,而“神”则是外在表现,即思维活动和精神状态。精可化气,气可化精,而神则驾驭精与气。由于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,任何一部分的失调都会影响其他二者,只有保持二者的和谐与稳定,才能够保证人体的健康。


2.提升心境,摆脱炎热

天气炎热,人们往往极容易受天气影响导致心理困扰而产生消极情绪,此时,如果能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,抛开心理困扰,去读一本自己早就想读的好书,或者绘画和书法,都可以增加生活的兴趣,甚至可以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。这对于摆脱心理困扰,转移消极情绪,无疑是很有好处的。


3.芒种提防“黄梅天”

由于我国地域辽阔,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。我国南方,雨量增多,气温升高,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,空气十分潮湿,天气异常湿热。此时,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,湿热弥漫空气,人身之所及、呼吸之所受,均不离湿热之气。因此,在芒种节气里不但要注意雨期的防晒防潮,更要注意增强体质,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。

饮食养生



1.多喝水,少吃过甜、过咸食物

芒种节气,由于人体水分消耗过大,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,可适当多吃些水果。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过甜和过咸的食物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也逐渐降低,若摄糖过多,可能引起肥胖,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等。吃过咸食物,人体内的钠离子便会过剩,而年龄大者由于日常活动量小,便会造成血压升高,甚至会造成脑血管硬化等症。


2.吃粽子的宜忌

吃粽子是有益于健康的。中医认为:包粽子的苇叶和荷叶都有清热解暑效用,粽子的主料糯米可益气、生津、清热。以红枣和栗子为馅的粽子更是解热的极品,枣味甘性寒,有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的功效,栗子具有补气健脾、益肾的功效。夏日里,酷暑难耐,很多人会上火、中暑,时常吃粽子,能够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。只是糯米黏性大,性温滞气,老人和儿童、胃肠道病患者应慎食;糖尿病患者应慎食以红枣、豆沙为馅含糖量高的粽子;心血管病患者应慎食油腻的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。


3.饮茶要讲究科学性

饮茶要讲究科学性,否则对身体不利。不要在饭后马上饮茶;不宜睡前饮茶;不能用“千滚水”泡茶;不要饮用过热的茶。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饮茶有误区,若认识不足,错误饮茶,不仅对身体无益,反而给健康带来隐患。不同的茶适合不同的人群,如红茶适合运动量较大的人;绿茶则适合运动量小的人,常喝可减肥、降血脂,但用脑过度、肠胃虚寒者不适合饮用。

疾病预防



一、小儿夏季热

小儿夏季热俗称“暑热症”,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,是一种常见的发热性疾病。由于婴幼儿发汗排汗的机能还不健全,很容易出现排汗不畅等现象。小儿夏季热的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不退、口渴、多尿、闭汗、少汗等。该病持续时间较长,极易诱发其他疾病,甚至可能影响婴幼儿的脑部健康。


二、小儿厌食症

如果儿童(主要指3—6岁)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食欲不振,那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小儿厌食症。此病多由不健康的饮食习惯、不良的进食环境或者心理因素引起。由于芒种时节气温骤升,小儿厌食症也进入了高发期。症状轻者可以通过食疗进行调治;倘若病情较重,很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,最好及时送医治疗。

养生食谱




酸梅绿豆汤:

原料:酸梅30克,绿豆30克,白糖适量。

方法:先将绿豆加水烧开,再加入酸梅,一同煮至豆化梅烂,加入白糖调味即成。

用法:代茶适量饮用。

功效:清热解毒,利尿,开胃,生津止渴。


豇豆绿豆荷叶汤

原料:豇豆20克,绿豆30克,鲜荷叶10克。

方法:

1.先将豇豆、绿豆洗净泡胀,入锅中加水500毫升,煮约15分钟。

2.再加入洗净的鲜荷叶,煮5分钟左右,去渣取汤,白糖调匀即可。

用法:可代茶饮,每日适量,连续服用3~5天。

功效:清热解暑。

常用中药

赤芍


【性味】苦,微寒。

【归经】归肝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,止痛。

【主治】用于血热妄行,吐衄发斑,瘀血经闭,跌打损伤,热毒疮疡,肝火目赤。


败酱草


【性味】性微寒,味辛、味苦。

【归经】入胃经、大肠经、肝经。

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祛瘀排脓。

【主治】用于疮疡肿毒,肠痈肺痈,胸腹疼痛。


厚朴


【性味】苦、辛,温。

【归经】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

【功效】燥湿,行气,消积,平喘。

【主治】用于湿阴气滞,脘腹胀满,咳嗽气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