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iyun官方入口(中国)官方网站

400-811-0836

【二十四节气养生篇】处暑:少辛增酸防秋燥

来源:本站 作者:ldx 发布时间:2017-08-24

【处暑含义】


每年8月22-24日,太阳到达黄经150°时为二十四节气之处暑。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。“处”是终止的意思,表示炎热即将过去,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。


保健养生




1.润肺养肾,相得益彰

中医认为:肺属金,肾属水,金生水,金于水为母与子。肺主呼吸,肾主纳气,所以肾肺配合,又完成了人体的呼吸代谢。正是由于肾肺的这种关系,肾精、肺液也是相互制约的,一方受损,另外一方也会被影响。

处暑时节,身体消耗的能量非常多,而营养相对缺乏,这时人们就容易肾气虚,会有气短畏寒、少语寡语、失眠多梦、疲乏劳累、腿软腰酸、脱发早衰等症状。因此要及时调理,避免发展成肺心病、慢性支气管炎,甚至肿瘤等严重疾病。


2.秋肃杀,情内守

精神内守是使人的思想保持在一种少思、少欲、淡泊宁静状态的养生方法。调神贵在一个“静”字。人有各种欲望是自然的,只是不可过度。所谓“恬淡”是针对心神的易“躁乱”而言。

秋季天高气爽、万物萧条、阳气内收、阴寒渐生,人也应当收敛神气,勿外其志。


3.秋雨携病来,除湿要防范

秋天下雨,气压低,湿度大,使有些人出现沮丧、抑郁情绪。湿度大的天气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,会大大增加人体患伤寒、痢疾、消化系统疾病及皮肤病的机会。

克服秋雨天气对人的影响,首先要加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,以增强体质。还可以适当增减衣被,防寒与保暖兼顾等。


饮食养生



1.滋阴防燥,少辛增酸

针对秋季的阳气状况和气候特点,要以预防燥邪伤人为主。处暑时节气候渐燥,昼夜温差大,要注意增强体质,预防感冒。燥气也伤肠而易便秘,要多喝水,多吃润肠通便的蔬菜、水果,如萝卜、莴笋、西瓜、银耳等;少吃辛辣燥热的食物,如辣椒等,这是为了减少肺气耗散;多食酸性食物,可以加强肝脏功能,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。



2.应进补而不峻利

处暑时节,阳气开始收敛,人体可以适当进补了,进补应选用“补而不峻”、“防燥不腻”的平补食物,例如南瓜、莲子、桂圆、黑芝麻、核桃、红枣、蜂蜜等。脾胃虚弱,消化不良者,可以服食具有健补脾胃的莲子、山药、扁豆等。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,少摄取辛辣,多增加酸性食物,以加强肝脏功能。同时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,则要少吃或不吃了,以防寒凉伤及脾胃。可多吃一些苹果、梨、葡萄之类的滋阴食品。



3.宜食健脾、清热安神之品

处暑节气宜食脾胃、清热安神之品,如芝麻、糯米、银耳、百合、豆腐、芹菜、萝卜、菠菜、菱角、莲子、蜂蜜、鸡肉、猪肉、鸭、鲫鱼、海带、虾、甘蔗、山竹、梨、柚子、牛奶等。虽然有时气温还偏高,也不宜多食冰糕之类冷饮食品,以保护脾胃消化功能。




疾病预防



一、慢性支气管炎

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,多发生在气管、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。此病在秋季的发病率非常高。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的特征主要有咳嗽、咳痰以及气喘等。此病虽为慢性病,但可能并发阻塞性肺气肿、肺动脉高压、肺源性心脏病等。


二、儿童腹泻

秋泻主要是靠轮状病毒传播的。病毒颗粒通过水源、食物,在胃肠中滋生发病,可造成局部流行。另外,照管人员双手不洁,污染奶具、玩具、用具等造成的感染也很常见。幼儿—旦发病,常有腹泻、腹痛、呕吐、发热等急性症状,每天腹泻可在10次以上,粪便呈蛋花汤状,而且量多,患儿多数有脱水现象,易出现中毒、血压下降等现象。如不及时治疗,严重的可危及生命。


养生食谱



核桃红枣匀酒酿

原料:核桃仁30克,龙眼肉30克,红枣50克,枸杞子30克,鸡蛋1个,酒酿适量。

方法:

1.将核桃、龙眼肉、红枣、枸杞子洗净后,加水适量,熬成浓汁。

2.加入适量酒酿,熬煮开锅。

3.将鲜鸡蛋打碎倒入,开锅后即可。

用法:早晚餐前服1碗,男女均可服用。

功效:补阴,润燥,安神。

注意:服用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食品。


猪手陈皮杏仁煲

原料:猪手1只,陈皮、南北杏仁各9克,干无花果100克,葱、姜、花椒适量。

方法:

1.猪手去毛洗净,用水汆一下;陈皮、无花果、南北杏仁洗净备用。

2.在砂锅中加足量的水,放入猪手、陈皮、无花果、南北杏仁及葱、姜、花椒。

3.武火烧开后。改用文火煲1~1.5小时,至汤肉各半即可;加入适量精盐调即成。

用法:温服,早晚各服1碗,或每顿饭前各1碗。3~7日为1个疗程。

功效:润肺养阴,清躁健脾,温肾。

注意:服用本汤的同时,忌食辛辣的食物。


常用中药



升麻


【性味】性微寒,味辛、味甘。

【归经】入肺经、脾经、大肠经、胃经。

【功效】发表透疹、清热解毒,升举阳气。

【主治】用于风热头痛,麻疹不畅,齿痛口疮,咽喉肿痛,脏器下垂。


秦艽


【性味】苦、辛,微寒。

【归经】归胃、肝、胆经。

【功效】祛风湿,舒筋通络,清虚热。

【主治】用于风湿痹痛,关节拘挛,手足不遂,骨蒸潮热,湿热黄疸。


海金沙


【性味】甘,寒。

【归经】归小肠、膀胱经。

【功效】利水通淋。

【主治】用于热淋、石淋,全身肿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