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二十四节气养生篇】立冬:养肾防寒护阳气
【二十四节气养生篇】立冬:养肾防寒护阳气
每年11月7-8日,太阳位于黄经225°时为二十四节气之立冬。立,建立、开始的意思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冬,终了的意思,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,动物也已经准备冬眠的意思。立冬,是进入冬天的第一个节气。从这一天开始,天气已经进入冬季。立冬到来呈现的是阳气潜藏、阴气盛极、草木凋零、蛰虫伏藏的样子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,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,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。
保健养生
1立冬防范肾虚
进入立冬以后,许多人,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手脚冰冷,感冒成了这部分人的“家常便饭”,旧疾不断累积使得他们的身体每况愈下。
中医将其大多归为肾阳虚。由于身体内阳气不足,致使他们格外怕冷。而阳气乃人体之根基,阳气匮乏,人体机能发挥作用根本无从谈起。因此,在立冬时节及早补虚、调养肾脏是保证我们健康过冬的关键。
2冬至时节,要学会遗忘冬天,在精神调摄方面讲究静神少虑。要想静神少虑,就要学会遗忘,遗忘使人豁达,使人心静,使人长寿。因此,一旦遇到能引起自己发怒的事时,应及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,或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事情的好处,使心态平和。
3“日光浴”有益健康在冬季,由于大自然处于“阴盛阳衰”状态,人应顺应自然,增补阳气,所以,冬天应常晒太阳,多进行日光浴,以达到壮人阳气、调和阴阳、温通经脉的作用。
当然,也不可过度曝晒,以免紫外线辐射过度引起人体皮肤衰老,甚至引发皮肤癌。另外,在进行日光浴时,还须注意保护头和眼睛。以免由于过度曝晒引起头晕目眩,倦怠乏力。
饮食养生
1立冬要补冬
立冬后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:一是食补,二是药补。俗话说“药补不如食补”,食补在冬季调养中更为重要。寒冷的冬天,一般人可多吃些栗子、糯米、韭菜、羊肉、狗肉、鲢鱼等御寒力强的甘温食物。也可以食药结合,把西洋参、高丽参或是党参、川七等切成片,包在鸡、鸭肚之中缝好合炖,这对于正处于骨骼生长期的小孩特别有益。但是,需要大家注意一点是,冬补也需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。进补时,最好先做好引补,一般来说,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、花生仁加红糖,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,以调养脾胃功能。
2少食生冷,平衡营养严寒的天气,为了防御寒冷,应少食生冷,适量用些辛辣的调味品,如葱、姜、蒜、辣椒等;在膳食上可采用炖肉、药膳、煲汤、火锅等方法;为了使营养均衡,还应尽量多补充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。
3秋冬养阴,无扰乎阳立冬饮食要遵循“秋冬养阴”,“无扰乎阳”的原则,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了这些观点,《黄帝内经•素问集注》中说“春夏之时,阳盛于外,其虚与内;秋冬之时,阴盛于外,其许与内”。秋冬之时,人之阳气收藏于内,阴精相对亏虚,因此秋冬季注意养阴,适当地食用滋阴潜阳、高热量的食物,比如肉类、奶制品等。
疾病预防
1急性肾炎
急性肾炎,是指感染后免疫变态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,引发感染的原因不一,表现出的症状为全身浮肿、尿少及尿血。冬天是感冒的高发期,感冒后若不及时治疗,病情就很容易加重,从而引发急性肾炎。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是急性肾炎的高危人群,因此孩子们在立冬过后更应注意此病的防治。
2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,是因人体内铁元素的储存镊量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,从而引发的贫血。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,婴幼儿和孕产妇占有很高的比例,表现为心烦意乱、气闷头晕、皮肤干燥、毛发脱落等。患儿会困贫血而发育迟缓,影响日后的学习和生活。
节气食谱
肉苁蓉锁阳鸡肉汤
原料:鸡肉250克,肉苁蓉30克,锁阳(不老药)30克,生姜4片,枣2枚。
方法:
1.选鲜嫩小母鸡肉,洗净,切块;肉苁蓉、锁阳、生姜洗净;红枣去核,洗净。
2.把全部用药放入锅内,加清水适量,武火煮沸后,文火煲2~3小时,调味即可。
用法:每天早、晚都喝上1碗,饭前饭后都行,喝上一周左右。
功效:补肾壮阳,润燥通便。
注意:感冒伴发烧患者慎服。
鸡爪阿胶汤
原料:鸡爪8只,阿胶15克,冬菇6只,姜片10克,精盐适量。
方法:
1.将鸡爪斩去趾甲,洗净,用沸水焯一下,捞出,洗净;阿胶先发好,变软后切块备用;冬菇用温水浸软,洗净。
2.砂锅内加适量清火煮开,放入鸡爪、阿胶、冬菇、姜片,炖煮大约2小时,待汤变成粘稠状,再放入少许精盐调味。
用法:中晚餐前服用。
功效:滋阴补气,祛风湿。
注意:感冒发烧患及妇女经期慎服。
常见中药
白芨【性味】苦、甘、涩,微寒。
【归经】归肺、肝、胃经。
【功效】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
【主治】用于咯血,吐血,外伤出血,疮痈肿毒,皮肤皲裂。
板蓝根
【性味】性寒,味苦。
【归经】入心经、胃经。
【功效】清热解毒,凉血、利咽。
【主治】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、头痛、咽痛、斑疹以及痄腮、疮疡、大头瘟等。
山楂
【性味】酸、甘,微温。
【归经】归脾、胃、肝经。
【功效】消食化积,活血散瘀。
【主治】用于肉食积滞,腹痛泄泻,产后瘀阻,疝气疼痛。